佳文推荐 | 中国农村能源贫困之我见
研究缘起
乡村飘起的袅袅炊烟总让人想起家的温暖和童年的快乐。一看见炊烟,就会想起儿时随外婆回老家的情景:亲朋好友围着砖砌的大地炉,伴着吊锅里烧水的啧啧声、烤苞米与烤豆子的噼里啪啦声和大人孩子时不时的咳嗽声,老人喝着罐罐茶、聊着村里大事,年轻媳妇们绣着鞋垫、说着家长里短,孩子们抢着苞米、豆子,围着地炉嬉笑追打,在炉火的映衬下,大人和孩子的笑容是那么的美。那时,最大的愿望就是既能吃到香喷喷的烤玉米、烤豆子,又不用忍受烟熏火燎……
2006年到甘南牧区调研时,第一次近距离观察牧民在墙上贴牛粪、第一次学着牧民往炉子里添牛粪,第一次用手触摸香灰般绵柔的牛粪灰烬,那时就想如果有机会一定要研究一下牧民的生活能源问题;后来在陇南山区调研时,发现有些农民的炉灶中依旧烧着大木柴,妇女做饭时依旧被熏的眼泪直流、咳嗽不停,家里的房梁依旧被熏的黑乎乎,就更想深入地了解一下农村能源贫困问题。2012年联合国提出了“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”的倡议,号召全世界共同行动,捍卫人人享有现代、清洁及高效生活能源的权利,共同应对能源贫困。2015年联合国在SDGs中,更明确地将消除能源贫困列为目标之七,提出要确保“人人获得价廉、可靠、可持续的现代能源”。于是,在恋农情结与国家需求的双重驱动下,我们开展了中国农村能源贫困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。在《地理研究》今年第6期,刊出了本研究的相关成果《2000-2015年中国农村能源贫困的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》。
科学认知
2000-2015年中国农村能源贫困呈先增后降的“倒U型”趋势,但一直保持着“中部高、东西部低”的倒马鞍型分布格局;中国农村能源贫困的区域差异波动较大,但整体呈缩小趋势,且地带间差异趋于扩大,而地带内差异趋于缩小;中国农村能源贫困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,热点区和冷点区均在波动中呈扩张态势,其中稳定性热点区集中分布在中部地区,而稳定性冷点区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;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、农村能源供给水平、能源投资水平、农村能源基础设施水平和农村能源管理水平的提高,农村能源贫困状况将得到有效缓解。
心灵感悟
科研应源自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感念,好的选题实际上就在我们身边,静静地等着我们去发现、去观察、去思考。
——赵雪雁 等(西北师范大学)
正文
阅读原文,请到中国知网下载!
资料来源:地理研究
本期编辑:孙磊峰 梁龙武 陆海空 赵益祯
审核人:任宇飞 王冠
佳文欣赏 | 方创琳教授《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规律的理论认知与地理学贡献》
好书推荐 | 方创琳教授《城市群地区国土空间利用质量提升理论与技术方法》
会议通知 | “第十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 暨全国地研联第十三届理事会第一次工作会议”的通知 (第一号)